发布时间:2024-11-23 03:35:38 来源: sp20241123
这几年,博物馆热是一场经久不退的高烧。有时候,在古代众多的礼器面前,当代游客是最不讲“礼”的。
大声喧哗的旅行团,打断讲解的“蹭听党”,随处可见的“拍照党”,只打卡“丑萌”“值钱”的网红文物,更有甚者,往展览品上扔钱、骑在模型上照相、为彰显学识评头论足传播错误知识、带孩子参观却放任他乱跑乱闹自己刷手机……
当博物馆从一个高冷的存在变成了春运现场,一些规则需要树立,行为也该被约束。
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台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也禁止私人讲解,多是提供付费讲解器,让人安安静静去听。
展览通常有一定的布展思路,跳过前言,省去结语,在展品间来回横跳,不讲顺序,不看介绍,便是将收获最小化了。须知,再好的照片也不如你当下看到的清晰。
当你凝视“妇好青铜鸮尊”,仿佛看到了“妇好”作为商代女将军如何驰骋战场,为她的男人打下江山,鸮,被商人视作威猛善战的鸟,恰好与“妇好”形象吻合。一个女性的勇毅通过一件青铜器传至后人,这是历史的作用。
博物馆展示了历史的宏观叙述,也提供了古人生活的微观场景。
彩绘陶打马球女俑出土于西安,5位女士骑上马背,她们穿着紧身服,所骑马匹尾巴束起,以防止在激烈拼抢中,马尾相互缠绕。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女性也可骑马出游,赛场争锋。唐诗中就有“自教宫娥学打毬,玉鞍初跨柳腰柔”的诗句。
站在这组彩绘陶俑前,人们会发现女俑手拿的木质球仗已经随着时间而腐朽消失,但她们策马击球的身姿栩栩如生。1000多年前的中国“女子马球”技艺令人惊叹,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更是流传后世的民族精神财富。
人们通过博物馆与历史共情,也透过橱窗得到审美的提升。
哥窑鱼耳炉,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开片纹。开片,原本是由于胎釉的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缺陷,没想到独具装饰艺术效果。后来,宋人在掌握开片技术后,有意识地追求瑕疵之美。端详这件文物,对美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再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这是隋代9岁早夭的李静训墓中出土的最令人瞩目的首饰。项链两边由28个金珠组成,每个金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再各嵌10颗珍珠。项链上端内嵌一颗深蓝色垂珠,其上刻有一只花角鹿。下端镶嵌红宝石,最下端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极为罕见的青金石。
它的精美让现代人不免驻足,“求同款”。它更独特之处在于浓郁的异域风格,金珠的造型和工艺源自地中海沿岸,上方雕刻的花角鹿具有中亚粟特艺术风格,它的原产地可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可见,历史上中外文化流频繁。审美从来不是单一的、刻板的。兼容并蓄、各取所长方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人们说,博物馆和菜市场是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地方。菜市场填饱了胃,博物馆理应滋养心。自然,不是每一个参观者都能带有一定知识基础去感受文物,去博物馆的理由也没有标准答案,但人们从这里得到的,至少应该有两点:历史和审美。
人们去博物馆,不能像去一个纯粹的娱乐场所,那是对文化的消解和不尊重,也对历史失去了敬畏。
这也对博物馆提出了要求。别光想着怎样把人吸引来,那些为了打卡设置的装置、过于炫技的技术展厅,都该排在规范介绍文物之后。博物馆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好的“教师”能将历史与今人联结。
一些展览,文物下只留个名字,不提年代、出土地点,让人不知道文物珍贵在哪里。有研究者说,一件器物就像片段的文本,如果不能将其放在关联背景中来阅读,就很少有人能够读懂它的内容,更无从评价其意义。
展览的设置不该是一本打乱文字的书,它是比书本更真实可感的教育载体。有时候,逛博物馆是一件孤独的事,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安静的氛围中,通过一件件展品与历史和审美相遇,孤独却是美的。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9位神女的通称,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博物馆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当你真正与历史对视时,会自觉地减小音量。
像《三体》提及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27日 06 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