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1:38:00 来源: sp20241119
近期,美国频繁炒作中国工业制造品“产能过剩”,特别是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妄称中国正以“极低价格像潮水般出口”“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新话语陷阱罢了。
中国到底有没有产能过剩?
从产能利用率看,长安、埃安、理想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比亚迪2023年产能利用率甚至高达159.5%,可谓开足马力忙生产。中国锂电池和光伏组件制造头部企业2023年产能利用率均超过70%,远高于40%多的全球水平。从产业利润率看,今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实现8个月连续增长。此外,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平均售价是国内2倍,个别热门车型售价在美国更翻涨7倍,不存在所谓的“低价倾销”。从整体制造业看,今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高于美国的50.3%。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3.0%,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为48.1%,几项关键指标稳定增长,均高于美国同期水平。从全球需求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每年需要4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产能是每年1400万辆。总之无论怎么看,中国产能都没有过剩。
美国缘何炒作无稽之谈?
一是给美国在竞争中落后遮丑。据统计,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仅为5.3%,位列全球第七;美国99%的电动汽车电池依靠进口,而中国企业占据了这个市场的56%。美国不得不承认,在新能源赛道他们已经落后,然而究其原因并不在中国,而在于美国产电动汽车5万美元的高昂均价,在于两年仅多建成7家的紧缺充电站,在于被动了奶酪的化石燃料公司横加阻挠,更在于两党政治斗争导致的政策“翻烧饼”。更具讽刺性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别国卖你廉价商品,你应该买过来,然后把你廉价生产的商品卖回去,这就是比较优势。但现在她却无理指责中国政府“低价倾销”,造成市场扭曲。彭博社评论称,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抛弃了200多年来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二是展示对华强硬姿态拉选票。前有拜登在大选关键州之一、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密歇根州表态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采取高关税措施,后有特朗普叫嚣如当选总统,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至少60%。实际上,中国电车尚未在美国市场上发力,去年中国直接对美出口的纯电动汽车仅为3.68亿美元,可见美方此时抛出所谓“产能过剩论”,不过是把它当作拉拢选票的政治工具。
三是推动重要产供链去中国化。美国一边指责中国补贴驱动,一边大搞“双标”,通过立法、技术投资等方式扭曲公平竞争,破坏全球供应链。2022年8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美国消费者购买符合要求的清洁能源汽车可获得最高7500美元补贴,但使用中国产的电池组件的车辆除外。美还主导“印太经济框架”(IPEF)达成供应链协议,以建立“排除中国”的供应链。
美大搞保护主义将带来哪些危害?
扰乱全球市场秩序。美《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享受美补贴的新能源车整车必须在北美组装,且不得包含任何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这是赤裸裸的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产业政策,不仅直接针对中国,甚至还引发了欧盟、日本以及韩国等盟友的强烈不满。欧盟接过“产能过剩论”,宣布开启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引发欧洲经济界担忧。
阻碍环保科技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超过10万件。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36.7%。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中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排名第一。可以说,同中国脱钩,就是同新能源技术进步脱钩,就是让技术合作断链。
滞缓全球能源转型。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能和技术突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无视国际能源署关于当前化石燃料使用量仍然“过高”的警告,逆环保而行,不断增加化石能源供给,直接拖累全球气候治理。美国不但自己不作为,还阻碍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为各国能源转型助力、为全球气候治理造福,美国的逻辑令人费解,做法令人不齿。
面对美国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我们不禁要说:“绊倒别人”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只有改变谋求独霸的思维,丢掉忌惮他国发展的狭隘,摒弃心口不一的虚伪,才有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人民网 作者郑韬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