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3:01:53 来源: sp20241124
挂一面彩旗,搬几个大红胶凳,桌子一摆,再把自制商品一放,重庆市璧山区的小镇上“冒”出来一个卖橙汁的小摊。
摊主是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4名女大学生。小摊上,“鲜榨橙汁”的手绘招牌旁放着价目表,最贵的一杯“橙心橙意”仅要12元。“这个寒假,摆摊是一些大学生过春节假期的新方式。”她们说。
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经营的摊位。这些小摊凭借低门槛、低投入、时间自由等特点,吸引年轻人走出家门,他们把兴趣爱好和创业想法“搬”上街头,变身市集“小老板”。一个个摊位让年味在大街小巷流动。
几平方米的小摊位不仅装着年轻人自制的年货,也承载着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盼。
小摊“商战”,出“奇”才能制胜
春节摆摊,“新手老板”如何才能吸引路人的眼球?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侯鼎宜发现,身边不少年轻人喜欢用拍立得相机,他们觉得拿在手里的照片最有感觉。“如果拿着拍立得去街上给游客拍照,会不会受欢迎呢?”侯鼎宜的脑海里冒出了摆摊的主意。
一张自制海报,几部相机,就是侯鼎宜“拍立得小摊”的全部家当。这个朴素的小摊在北京鼓楼附近,从春节前就静候游人。
当北京迎来旅游高峰,找侯鼎宜拍照的人也多了。“从游客们萌生拍照意向,到我帮他们寻找合适的角度,取景、定格、打印照片,前后不到10分钟,帮很多人留下了他们在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侯鼎宜说,看着顾客的笑脸,她在自己的简易小摊中找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来自广东汕尾的00后女生童木擅长书法,这个假期,她不再做宅女,选择走出家门给游客写新春吉祥话。“上岸”“奋斗”“诸事宜”“平安喜乐”等词的点击率最高。童木还带来她篆刻的印章,给下单的顾客们印上美好寓意。
为了招揽更多客人,童木拉来了一个擅长拍照的朋友,两人打出“免费拍照”的噱头,用便携式数码相机为顾客记录在小摊“求美满”的过程。
距离汕尾200多公里的广东东莞,还有一对90后夫妇乔溪和柯木木也想到了新点子。两人给家里的4个孩子穿上汉服,打扮成卖货郎的模样,带着孩子一起摆摊。
柯木木是一家儿童手工品牌的设计师。年前,擅长手工设计的她制作了很多非遗鱼灯。为了在非遗文创众多的市集里脱颖而出,柯木木想到“让孩子COS卖货郎”的点子。
说干就干!柯木木和丈夫乔溪带着4个孩子搭建摊位、摆放商品、准备服装和道具。一切就绪后,当孩子背着插满鱼灯的竹篓和大人一起推着精美的鱼灯车走进市集,不少市民举起手机拍照,他们一家瞬间成为新春市集上的焦点。
“这次摆摊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我们制作的鱼灯,也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柯木木说。
“团团”喊你“开摆”啦
年轻人的摆摊需求,被共青团注意到了。多地团组织出手提供帮助,“喊话”回乡大学生创意“开摆”。
春节假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江南万达广场,每天下午4点,商家们就陆续出摊了。“虽然是在万达广场周边,但是价格挺接地气的,商品也有创意。”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这样评价。摆摊的区域被称为星空夜市,每晚都有不少人光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每个摊位前都写着“公益摊位”。这是团江南区委助力青年创业的项目,18-40岁江南区籍的居民都能报名,不仅不收摊位费,人们还能领到免费的摊车。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个消息,江南区共青团微信号将《团团公益摊位(江南万达站)持续招募》的推文足足发了15遍。
类似的做法在多地出现。在重庆,团璧山区委为摆摊青年争取到了“减免摊位费”的福利,不少年轻人留言“要做这条‘gai’上最亮眼的摊主”。在贵州,团兴仁市委也将摊位日租费用降至1元起,呼吁返乡创业大学生利用春节摆摊来“赚零花钱”。
在“团团”的帮助下,不少年轻人化身为“小老板”,向过往行人售卖着浓浓“年味”。
“瞧一瞧,看一看,这都是我们手写的龙年祝福。”“看看我们的手工DIY,‘手残党’也能轻松上手。”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湖公园,团高明区委带着一群00后大学生办起了创意集市。
不大的集市里虽然只有10个摊位,却趣味十足。理科生利用“高分子材料受热发生收缩”的科学原理,将热缩片变成发夹、吊坠、戒指等工艺品,引来不少人驻足试戴;文科生把“非遗鱼灯”“非遗龙灯”等特色花灯和传统汉服“搬”上了集市,轻松拿捏过年氛围;还有志愿者在现场组织“爱心义卖”,鼓励大家在享受春节热闹氛围的同时,也献出一份爱心。
广西防城港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公众群体发布“团团招募令”,号召当地年轻人“抓住年前最后一波商机”,实现摆一个小摊的梦想。
摆摊不图一夜暴富,开心就好
“小摊赚不了大钱,但有的顾客因为我们的小摊更愿意了解当地农产品,这比赚钱更让我满足。”不久前,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谭靖弋和其他3名同学来到重庆市璧山区团坝村的果园开展助农活动。在多次调研和讨论后,她们决定用“线上直播+线下摆摊”的方式让当地农产品被更多人看见。
几名大学生将团坝村的腊肉、香肠、橙子等农产品打包成年货礼盒进行售卖。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来小摊上询问的人络绎不绝。她们动作娴熟,一边递上饮品,一边不厌其烦地向路人介绍助农理念。
过了几天,甚至连当地的小孩都加入了卖货队伍。村里淳朴的民风让她们发现,来到这里的意义不仅是摆个小摊,而是如何带动当地人实现乡村振兴。“怪不得人们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我们很庆幸自己利用空余时间摆了这个小摊。”谭靖弋说。
江苏南京一家书法小摊的“老板”钟婕鸣一开始就不是冲着赚钱去的。
钟婕鸣从幼儿园开始学习书法,练习书法是她最享受的时刻。钟婕鸣想把自己的这份快乐写下来,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此,她喊来一个“摆摊搭子”一同开始了新尝试。
一批批顾客在摊位前停留,钟婕鸣的笔就没停下来过。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当顾客多到她已经没有办法同时回复很多人的问题时,一位顾客在定好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后并没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他告诉钟婕鸣:“年轻人用中国特有的书法文化来摆摊,很优秀也很不容易,值得很多人学习。”
现在,钟婕鸣的生意从路边的小摊搬到了网络,春联、书签、折扇,一件件作品从南京邮到全国各地。
“摆摊,让自己的兴趣被更多人看见,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创作这条路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且用更多的形式去传播它。”钟婕鸣说,开学后小摊就要“关门”了,但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会停步。
实习生 殷逸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