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路

发布时间:2024-12-15 07:58:32 来源: sp20241215

原标题: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路

位于陕西安康市五里工业集中区的米小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厂,工人们正在缝制毛绒玩具。本报记者 李和风摄

位于陕西安康市五里工业集中区的米小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厂,工人们正在缝制毛绒玩具。本报记者 李和风摄

近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要聚焦产业就业,发力促进农民增收。如何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联农带农、促进增收?

在陕西,一把修脚刀、一罐茶叶、一只毛绒玩具背后,都连着一个大产业,讲述着当地发展新业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的故事。

打响区域劳务品牌

每周二,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修脚产业基地二楼的走廊上都排满了前来体验免费按摩修脚的居民。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冯流燕介绍,为居民提供免费按摩修脚服务的是来自紫阳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学员。

紫阳县33.4万人口中,每年有8万多人外出务工。如何提升紫阳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打响劳务品牌?从2014年开始,紫阳县整合一些“零、小、散”修脚门店,作为产业品牌重点培育。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增收之路。

此外,紫阳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还开设月嫂、家政、茶艺、电商等课程,为学员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紫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哈红黎介绍,自2014年以来,紫阳县举办修脚师培训班692期,覆盖4万余人,其中培训脱贫人口1.8万余人。

“如今,全国每3个修脚师就有1个来自紫阳。”哈红黎介绍,“紫阳修脚师”2019年入选全国知名劳务品牌,2023年入选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帮助当地2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目前,紫阳县有5.4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修脚足浴产业,2023年修脚足浴产业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占全县劳务总收入的70%以上。今年3月,紫阳修脚足浴店还首次走出国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设第一家门店。

“我们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打造‘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秦巴医药、富硒农业等产业提质升级。”冯流燕说,在产业链前端,紫阳县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利用山间林下、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足浴用药的原材料艾草、青花椒等。全县建成中医药现代农业园区9个,累计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在加工环节,紫阳县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当地企业生产技师工服、鞋垫袜子和泡脚包等产品。

在产业链后端,紫阳县鼓励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加入,扩大线上线下销售,2023年全县实现配套产品销售收入约10亿元。遍布全国的紫阳修脚足浴门店成为富硒茶、蒸盆子等本地特产的展销窗口。

小工厂带动大产业

在文创店购买毛绒玩具时,你是否想过这些产品产自哪里?答案可能是广东东莞、浙江义乌,也可能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内陆城市——陕西安康。

在位于安康市五里工业集中区的米小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线上,61岁的尹启丽正在检查上一道工序缝合后的毛绒玩具是否有线头外露。尹启丽告诉记者,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上班时间灵活,园区设有统一的食堂。

在五里工业集中区,像尹启丽这样就近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当地按照“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推进毛绒玩具文创(织袜)等产业快速发展,小工厂成为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大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2023年底,安康在营毛绒玩具企业807家(点),吸纳就业1.9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4429人,实现产值61.05亿元。

“我们大力招引毛绒玩具(织袜)等工厂,最主要是为了解决移民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坤介绍,“十二五”时期以来,安康市累计搬迁群众26.73万户、93.78万人,建成搬迁安置社区1364个。毛绒玩具(织袜)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对就业拉动作用却较强。当地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依托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培育新社区工厂,发展毛绒玩具、织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现如今,毛绒文创和纺织制袜已成为安康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海外。新社区工厂蓬勃发展,促使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有序发展,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等协同跟进,助推了城乡融合发展。

农文旅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以文艺赋能城乡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互为生活场景,探索出一套文艺赋能城乡发展的模式。

5年前,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还是一个坡斜地薄的贫困村。2019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王绘婷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和团队成员对废弃的石粉厂进行设计改造,土锤咖啡由此诞生。

开业以来,这个网红咖啡店聚集起一批本地妇女在此工作,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嫂子咖啡师”,她们每月有3300元的底薪。伴随近郊游、乡村游等主题旅游兴起,咖啡店原生态和新潮流的完美结合吸引了西安及周边市民争相打卡。

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带火了栗峪口村的旅游产业,也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长。据介绍,2023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52.6万元。

土锤咖啡的火爆是鄠邑区依托新业态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

漫步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作品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白天观展、晚上看戏。”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告诉记者,自2018年5月以来,该村和西安美术学院开展合作研学,打造以农民“忙罢会”为灵感来源的关中忙罢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6届。

据统计,蔡家坡村已吸引了200余名艺术家和青年人才驻村创业创作,2023年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400万元。

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鄠邑区持续丰富文艺赋能城乡发展内涵,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农文旅融合显著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与增收。据统计,鄠邑区全区GDP从2020年的18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6亿元,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