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正式服役

发布时间:2024-06-04 23:30:53 来源: sp20240604

5月14日,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股份公司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国防部已签署命令,将“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正式纳入俄海军现役装备序列。“圆锤”导弹从1998年立项研制,到2024年正式服役,历时26年。服役后,该型导弹由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搭载,作为俄新一代海基核力量的关键组成,与陆基核力量、空基核力量一起,构成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基石。

陆基导弹改进而来

“圆锤”又名“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俄罗斯代号R-30、北约代号SS-N-32,是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在“白杨-M”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战技性能先进、作战隐蔽性好、突防能力强等特点。

据公开报道,“圆锤”导弹长12米、弹径2米,发射总重36.8吨,战斗部全重1150千克,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助推系统,最大射程超过9100千米。每枚导弹可配备单枚核弹头,或携带6至10枚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都配备独立制导系统,能够在飞行途中变轨,机动性较强,可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导弹圆概率误差小于350米。

一波三折持续打造

“圆锤”导弹的研制过程较为曲折。由于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缺少研制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积累,在“圆锤”导弹试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失败情况。2004年,“圆锤”导弹在没有经过岸基试射情况下开始海上试射,在最初的2次试射成功后接连遭遇失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该导弹共进行41次发射试验,其中32次成功,与“台风”R-39导弹、“德尔塔Ⅲ”R-29R导弹和“扬基”R-27导弹相比,试射成功率偏低。

究其原因,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在精密度、突防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外,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科技水平下滑、导弹人才流失严重是主要原因。同时,质量把控不严、资金缺乏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近年来,俄罗斯花大力气改善行业发展状况的同时,相继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使该导弹的研制逐渐步入正轨,2013年后的所有试射均顺利完成。2023年11月5日,“圆锤”导弹由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亚历山大三世”号搭载,从白海海域发射,准确命中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目标区域。俄国防部表示,此次发射是国家试验的最后一环,之后将决定该型导弹是否列装海军。

先进技术助力突防

“圆锤”导弹的设计,以适配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为目标,为此该导弹的研制强调与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一体化改进。同时,该型导弹在提升陆、海、潜不同型号间的通用性基础上,强调对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确保其战技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圆锤”导弹沿用“白杨-M”导弹诱饵弹头和弹头再入机动变轨技术,同时采用分导式弹头设计,弹头加装防辐射和电磁干扰防护罩,减轻敌方防御系统对其飞行轨迹的影响,确保其顺利抵达预定攻击地点。

其次,“圆锤”导弹还采用弹射出水和齐射技术,大幅减少了发射噪音,同时缩短了发射时间,降低被敌方反潜力量锁定和打击的风险。2018年5月22日和2020年12月12日,俄罗斯先后两次完成4枚“圆锤”导弹齐射试验。试验中,4枚导弹以平均5.7秒的间隔从水下相继弹出并点火起飞,验证了该型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技术可靠性,创下冷战以来潜射弹道导弹齐射数量最多纪录,给北约造成极大威慑。

俄罗斯在进行“非战略性核武器”演习的同时,发布“圆锤”导弹入役信息,意在向外界展现其战略核力量发展成果。其未来发展动向,值得外界进一步关注。(梁春晖)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