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木卡姆是如何在新疆麦盖提县有序传承的?

发布时间:2025-01-08 02:11:24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新疆乌鲁木齐12月13日电(左丹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以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各县市的刀郎木卡姆,以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为盛,成为该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身处大漠深处的刀郎木卡姆是如何在麦盖提县做到有序传承的呢?

刀郎木卡姆传承人玉素因·亚亚和麦盖提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交流刀郎木卡姆的学习。左丹丹 摄

  刀郎木卡姆传承人的匠心传授

  刀郎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原有12套,现存9套。刀郎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和根基,影响和推动了喀什、吐鲁番、哈密、伊犁等地木卡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艺术特色。2006年,刀郎木卡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83岁的玉素因·亚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能够完整唱出刀郎木卡姆的9套曲目,他和他的孪生兄弟艾山·亚亚早年随其祖父和父亲学习刀郎木卡姆,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演出活动,“音乐是相通的,我们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虽然观众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但表演时掌声不断。”玉素因·亚亚说。

  40多年来,玉素因·亚亚先后培养的优秀徒弟有27位。玉素因·亚亚对记者说:“我学习刀郎木卡姆的时候,我的祖父就告诉我,用嗓子歌唱能够敲响别人的耳朵,用心歌唱则能打动别人的心灵,这也是我经常告诉徒弟们的一句话”。

  艾麦尔·依米尔是刀郎木卡姆乐器卡龙琴制作的传承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卡龙琴弹奏者。“卡龙琴会弹奏的不多,会做的就更少了,制作卡龙琴除了要掌握手上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还要对音乐敏感。”艾麦尔·依米尔说道。目前他已经培养出了5名卡龙琴技艺的制作者,20多名卡龙琴弹奏者。

艾麦尔·依米尔在家中给徒弟讲解卡龙琴的制作过程。左丹丹 摄

  当地职业学校专业化的培养

  在麦盖提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帕提古·热合曼正在教室里给木卡姆专业的学生上木卡姆舞蹈课。“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是源于刀郎人的生活,刀郎人的祖先从事狩猎活动,在舞蹈动作里,男人的动作是扒开草丛,寻找猎物,女人的动作则是一手拿着灯,一手提着裙子,当野兽逃窜的时候,大家会迅速围成一个圈,和野兽进行搏斗,木卡姆的舞蹈动作就是在展现狩猎的过程。”帕提古·热合曼对学生们边说边演示。

  帕提古·热合曼从小因为对木卡姆的喜爱,跟随刀郎木卡姆传承人玉素因·亚亚学习,大学毕业后回到麦盖提县,成为一名刀郎木卡姆教师。帕提古·热合曼还告诉记者,这所学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木卡姆专业的学生,目前每年招收两个班级共100余名学生,除了文化课程外,主要学习乐理、乐器、木卡姆演唱、刀郎舞等,历届毕业生从事演出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刀郎木卡姆的教学。擅长舞蹈的迪丽热巴·依不拉音,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了三年的刀郎木卡姆。“我非常的热爱刀郎木卡姆,刀郎木卡姆丰富着我的生活,也滋润着我的心灵,毕业后我想要回到家乡,从事导游工作,传播家乡的刀郎木卡姆文化。”迪丽热巴·依不拉音说。

  通过个人传授与学校培养,目前,麦盖提县有刀郎木卡姆各级传承人及传承人群500余名。

  融入文旅与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在麦盖提县,无论是在“刀郎画乡”景区的广场上,还是在N39°沙漠的景区内,游客都能够看到刀郎木卡姆表演者的身影,他们穿着民族服饰,打起手鼓,弹奏着热瓦普和卡龙琴,伴随着音乐跳起刀郎舞。作为一项传统艺术,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在表演的队伍中。

在麦盖提县刀郎画乡景区内,游客观看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左丹丹 摄

  另外,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婚礼、宴会、还是广场舞,大家都会唱起歌、跳起刀郎木卡姆的舞蹈。刀郎木卡姆不仅成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麦盖提县的一张地域文化名片,不断向游客散发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麦盖提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群众文体办主任阿仙姑·艾海提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新疆喀什旅游的不断升温,各类文化节庆逐渐增多,刀郎木卡姆艺人登上舞台的次数也逐渐增多,想要从事木卡姆艺术工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90后民间艺人玉逊·托克逊是刀郎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说:“我也是因为以前经常看到刀郎木卡姆的演出,深入了解后对刀郎木卡姆有了非常浓厚兴趣,这是从长辈那里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传承下去。”

  玉素因·亚亚作为麦盖提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聘教师,看到年轻人喜爱木卡姆艺术,十分高兴,他对学生们提出了他的心愿——“刀郎木卡姆艺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现在的学生们文化程度都比较高,希望这样技艺能够不断传承下去,把歌声唱到更远的地方,舞步跳到更远的地方。”(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