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京津冀·同创丨一核两翼多点 “天开”搭台好戏连台

发布时间:2024-11-17 00:32:34 来源: sp20241117

  央广网天津5月13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实习生郭奕锦)“开园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一核两翼多点’发展布局,制定出台34条专属支持政策,引入科技和金融服务机构225家,兑现政策资金2.36亿元,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600家,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贷款达到3.33亿元,天开园已经成为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日前,在天津市首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发布会中,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带来不少“干货”。

  “天开创新沙龙”高朋满座、综合服务中心办结便利、园区配套餐厅人流如织、“一核两翼多点”热潮涌动……2024年5月18日,天开园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庆生”全家福中,有不少京津冀创客身影。一年来,天开园持续深化与京、冀的创新主体对接合作,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来源企业128家、河北省来源企业78家,京、冀两地来源企业占比达到12%。“天开园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创业者投资兴业的新沃土,京津冀三地创新协同之路正越走越宽。”朱玉兵说道。

  专家、创业者、政府部门齐聚“天开创新沙龙”(央广网发 天津市科协供图)

  重“加码” 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迎拓展

  随着天开园转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创新主体加快集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创新溢出效应初显。如何继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并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圈和全要素供给的服务生态链,成为天开园的新课题。

  2024年2月,天开园迎来重磅“加码”——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规划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18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研发机构、20余家技术转移机构……作为天津市内唯一成片开发的工业园区以及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华苑科技园拥有优质载体,可有效承接京津冀优质科技成果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

  华苑科技园景象(央广网发 天津滨海高新区供图)

  由新奥集团打造的新智感知科技产业园是京津冀地区首个聚焦于物联传感的产业园,集研发、制造、成果转化和应用全链条于一体。2023年,新智感知公司将总部从河北廊坊迁至新智感知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23年,天津新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全年营收对比2022年增长1.3亿元,增幅达到91%。

  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调试(央广网发 实习生郭奕锦 摄)

  新活力带来新动力,新动力催生新质生产力。新智感知产业园立足物联感知领域实际应用场景,通过不断攻克和导入物联感知关键技术,引导产业链优秀企业聚集,在上中下游建立科研、产研、市场三个产业生态集群,打造物联感知创新型产业生态,成为全国首个以“生态”方式打通互联感知全产业链的园区。

  “新奥集团投资14.5亿元规划和建设了新智感知科技产业园,并投资超1.2亿元建设了超8000平方米,配备EMC暗室、OTA暗室等高端检测能力的检测中心,有助于在京津冀地区形成更大生态圈。通过园区内的检测中心检测产品,可将产品从研发到产出样品的时间节省约3个月。”天津新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宇说,“园区引入了北京智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芯片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用生态模式初步实现了产业链的打通。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天津研发实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和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天大-新奥物联感知研发中心’。这次合作机制以‘揭榜挂帅’为主,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京客来 天开西青园“翼”马当先

  “我们的一期工厂目前正在装修中,5月底就会正式投产,设计产能为1000套/年,一期年综合产能接近5亿元人民币。”在天开西青园,曦健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鹏飞正和同事对投产后的各项工作进行着规划。2023年9月,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发便携式骨骼肌结构+力学性能融合成像仪即将进入生产阶段,经过对一系列场地考察,张鹏飞决定将生产和市场运营基地“落户”天开西青园,为企业注入“京津”双重基因。

  工人正在厂房内进行装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厂房距离天津南站仅有10分钟路程,从这儿到我们北京中关村的公司也十分便利。”随着天津工厂投产日期临近,张鹏飞也已经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西青园有许多高校,人才结构比较完整,我们将与相关高校在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引进方面进行探讨,并与当地医院进行临床合作。未来,我们计划进行更多品类的生产与研发,并将这里作为北方地区市场活动中心,扎根成长。”张鹏飞说道。

  紧邻连通京沪、雄安新区的重要节点——天津南站,天开西青园不仅交通便利,更坐拥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地缘优势与高校资源“双保险”下,天开西青园在“研转产”赛道上大步奔跑。在天开西青园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暨“西翼金种子”项目签约及项目基地揭牌仪式中,10个重点项目、10个“西翼金种子”落地生根。签约项目来自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多个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开西青园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3亿元,预计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约33.5亿元。

  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西青区供图)

  聚英才 四链深融打造人才新高地

  为扎实推进京津冀人才工作一体化进程,集聚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2024年3月末,天开海归小镇启动仪式暨第四届“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人才创业赛颁奖仪式在天开津南园启动,并发布《天津市支持天开海归小镇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创业奖励资助、技术职称评定、购房租房补贴、出入境便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政策支持力度之大,让参赛选手李志勇感到振奋:“我们是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企业产品定位与津南区支持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正在考虑入驻海归小镇”。

  天开津南园外景(央广网发 海河教育园区供图)

  区别于传统“土地+招商”模式,天开海归小镇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有效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赋能的“双向奔赴”。北洋海棠基金等首批5家投资基金公司将为创业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支持。“这次以建设天开海归小镇为契机,北京、天津、河北将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工作深度合作与交流,共同把天开海归小镇打造成为京津冀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战略支撑点。”北京市人社局和河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从设计图到施工图,一片以“立足天津,辐射京冀,连接全国,影响世界”为发展定位的海外人才聚集新高地,正如朝阳般冉冉升起。2024年,天开园力争注册企业达到2000家,并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20家;同时,加强与中关村等国内先进园区交流合作,加快筹建天开园北京基地,常态化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并与北大、清华等高校深化对接合作,搭建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优质成果落地天开园。“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的功能定位,善建善营,善作善成,推动天开园建设提质增效,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高地。”朱玉兵说道。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