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城在更新,乡在振兴

发布时间:2024-11-24 08:47:06 来源: sp20241124

原标题:新华社经济随笔:城在更新,乡在振兴

“这可是贵阳市新晋的‘网红’街区。”新年伊始,记者来到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百年老街——曹状元街。作为贵阳曾经的交通要道,老街在岁月长河中逐渐黯淡,一度出现基础设施老化、管理服务落后、街边小吃摊遍地等问题。

道路更整洁、环境更优美、业态更多元……贵阳市将老街改造优化后,曾经的“老破旧”转变为“家门口的好去处”。去年国庆期间一“开街”就实现销售额约968万元,如今日均游客达3万人次。

不只是贵阳,北京、上海、长沙、广州……记者走访多地发现,越来越多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推进,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是稳投资、扩内需、增福祉的重要发力点,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原华东最大的果品市场、上海最大的海鲜市场集聚地,正焕新成为未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纺织仓库“变身”为郎园Station,成为北京新崛起的文化消费地标……

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其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882万户居民,扩大了有效益的投资,激发了有潜能的消费,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城市在更新的同时,乡村也在持续振兴。

过去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仍有5亿多中国人扎根乡村,保留着乡村记忆,守护着一方乡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贵州省思南县周寨村,从贫困村到“亿元村”,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村里办起了工厂,把世世代代种植的红薯加工成“酸辣粉”,借助网络直播成功“出圈”,在电商平台月销百万单。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新年开局,各地持续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自古以来,乡土就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叙事体系。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乡融合,深刻的变化蕴含其中,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爱恨别离,也折射出社会发展、时代变迁。

曾经,人们热衷到繁华的城市求学、工作、安家。如今,城市不再是唯一的热门“目的地”,广袤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创业。

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农业科技园内,数字化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山坡上一片片光伏板,正将冬日的阳光变为村集体收入。“这些年村里环境好了、有了产业,回乡的、外来的人都多了。”水头镇村民陈石恒说。

经济总量多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其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近年来,广东下功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没有脱离乡的城,也没有脱离城的乡。当城市更新起来、乡村振兴起来,有来有往、自由流动的,将不仅仅是人,更是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一齐迸发更多新动能、激活更多新潜力。

(责编:杨虞波罗、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