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旅游圈”为何持续圈粉?

发布时间:2024-11-18 14:00:42 来源: sp20241118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杨湛菲 陈爱平 杜一方)周五下班后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铁2小时8分钟后抵达邯郸,晚上打卡特色小吃店;周六周日游览东太行景区、响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赶晚上的高铁回到北京,迎接新的一周……这是北京“90后”男生小王忙碌又丰富的周末生活。

近年来,围绕中心城市,以自驾、高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3小时旅游圈”圈粉无数。车程两三小时、为期两三天的“微度假”备受青睐。

“微度假”的兴起折射了旅游市场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哪些变化?

周末小长假,到周边一座城“逛吃”

小王说,一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每个小长假,探索北京周边的县域乡村,后来逐渐发展到“换个城市过周末”。

“比起远行的不可控,安排好每一个周末更重要。”小王说,受他影响,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尝试乘短途高铁,开启周末“微度假”。

一线、二线城市中,利用周末深度“逛吃”周边一座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3小时旅游圈”内的出游热度持续攀升。

多家平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中短距离的“微度假”相关订单增速领先,省内跨城、邻省跨城的高铁游、自驾游增势尤为明显。

根据携程平台的数据,假期高铁出行订单中,出游半径约为361公里,较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前三日缩短近30%。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游需求旺盛,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市场最为活跃。飞猪平台上,中秋假期国内租车预订量环比端午假期增长31%。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今已成为网络“热梗”,为河北旅游“引流”。大数据客流统计显示,2023年,河北省是北京游客首选目的地,近40%的北京游客在选择外地出游时以河北省和天津市为目的地。

“我们希望依托京津冀及周边省份超大规模周末旅游客源市场,打造国内一流周末旅游产品、服务、环境,让游客把‘河北周末’过成‘河北节日’,畅享美好旅游生活。”河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面向江苏盐城、浙江嘉兴和衢州、安徽六安和淮北等城市推出旅游专列线路;重庆铜梁区、垫江县等加强文旅融合,建设成渝地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3小时旅游圈”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新交通、新诉求、新体验

“3小时旅游圈”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交通越来越便捷。

早上从上海出发,中午便可在西湖上泛舟,或置身安吉民宿,或与黄山上的迎客松挥挥手、咬一口美味烧饼。同样,这些城市的居民,可以乘高铁在3小时内抵达上海,度过美好一天。

当下,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普及,城市群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周末跨城度假正变得和跨城通勤一样平常。

“乘坐高铁、动车出游,行程准时可控,交通快捷便利,在目的地可安排更悠闲的行程,适合我们中老年人出行。”68岁的上海市民钱先生说,从市中心的家乘地铁到虹桥火车站进站检票全程仅约1个小时。

其次,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元。

“微度假”满足了人们对短暂“离开”的心理需求。与通常的“度假”相比,它不仅是距离上的缩短,更是一种体验的浓缩。

小王告诉记者,工作之后可支配收入多了,时间安排也更自主了,可深入探索“小众”目的地,而且“说走就走”。

还有人享受和亲友出行的“慢时光”。“最大限度压缩赶路时长,游玩时间很充裕。”贵阳游客彭女士一家三口利用小长假乘高铁到四川乐山旅游,她认为,现在吸引他们的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式观光游,而是用两三天融入当地生活,感受不同风土人情。

此外,旅游目的地业态越来越吸引人。

36扇高大的雕花木门轻启,演员曼妙起舞;舞台上光影变幻,不时落下层层水帘……“太震撼了!”观众们不约而同发出感叹。

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剧场中,融合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无论是自驾、高铁还是乘坐直通车从北京出发,都可在2小时内抵达。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为一次户外体验奔赴一座山”,近年来,各个目的地开发多样文旅业态,让“3小时旅游圈”内的游客不虚此行。

“‘微度假’为游客带来‘快旅慢游’的新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还为更多地区的发展、更多人群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机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提质升级还需全面加力

记者注意到,“微度假”走红后,一些新兴目的地出现同质化建设、营销加码等问题。很多游客亲身去所谓“小阿勒泰”“油画仙境”时发现上当:“沙滩”实际上是建筑工地、“草原”已成荒草地、蓝天碧水全靠滤镜……一方面,这些出于急功近利心态打造的名不副实的“精致”景观,有损旅游业口碑;另一方面,“3小时旅游圈”内往往地缘相近、文化相似,旅游资源开发还应更多考虑深挖特色、统筹共享,差异化发展。

此外,有游客为收获更为“野生”的旅游体验,到城市周边尚未开发的山区、水域游玩,并在社交平台上推荐给其他游客。这些行为背后的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平台和监管部门应负起管理责任。

还有“最后几公里”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快捷抵达后租车停车不够方便、景区承载力有限等令不少游客“吐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各地要重视优化“铁路+景区”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完善高铁站到景区的接驳;优化游客“热力分布图”,及时提醒游客分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游客出入效率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微度假”兴起体现出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依赖购物带来的旅游收入有所下降,精神娱乐消费需求增强。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同游客需求相匹配。除了高品质住宿需求,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亲子互动等软性需求应受到关注,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面向未来,‘微度假’目的地还需花更多精力去建构并推广适应时代发展的旅游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进金融和产业资本、培育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当地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戴斌说。

(责编:王震、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