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黄河我的家丨扎根黄河岸边 “拓荒牛”谱写绿色奇迹

发布时间:2024-11-30 09:34:36 来源: sp20241130

  央广网洛阳8月21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水北为阳,洛阳古时曾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洛阳依水而建,地跨黄河两岸。

  黄河流经三门峡市渑池县关家村东的峪家沟进入洛阳市新安县境内。站在新安县石井镇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的望江亭上,放眼望去,滔滔黄河环抱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鸟语花香,静谧宜人。

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滔滔黄河环抱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但在21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幅景象,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荒坡古渡口的自然条件原本极其恶劣,千余亩荒山,90%的地方是黄矸石,有土的地方土层稀薄,山上几乎不长树。

  洛阳市新安县地貌具有“山陡岭多沟谷碎”的特点,北临黄河,因此该地区肩负着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重任。

  2003年交通运输部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洋)为响应“保护母亲河,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号召,与新安县石井镇政府签订合同,承包了位于拴马村黄河边的千亩荒山,建立了绿化基地,成立了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扛起荒山绿化、保护母亲河的重任。

  同年,在北京华洋总部工作的冯华被华洋任命为绿化基地负责人,委派到远离城市的偏远小山村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具体负责荒山绿化以及园区的建设开发工作,而他在这山上一待就是21年。

  “90%的地方没有土,山上几乎没有树。”冯华刚来到此处时,犯了难。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在黄河边植树造林并非易事。当地老百姓对项目建设充满怀疑,冯华找了十几个林业部门的专家,专家也退而却步,并劝他趁早离开,“这里的山没有土,种不了树!”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话。

  为此,时任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总经理郭洁平、副总经理冯华找到富有荒山造林经验的专家刘本端、具有现场林业管理经验的林业工程师赵明高加入了绿化荒山的队伍当中。

  几个林业专家走遍了园区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多次全面认真细致地考察,最后坚定地说了两个字:“能干!”

  当记者惊叹于冯华的坚守与执着时,皮肤黝黑、身着朴素的冯华十分谦逊,他总是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团队以及当地百姓齐心协力的成果。”据了解,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将十几年青春奉献在这里。

  “愚公移山”必定要披荆斩棘,为了在植树季节找到适合园区生长的油松树苗,冯华曾与专家刘本端一天内驱车2000多公里,辗转江苏、陕西和河南安阳等地,直到寻找到合适树苗;没有饮用水,团队成员把一孔废弃的煤窑井水作为饮用水,每天往返二三十里沿着羊肠小道挑水;没有路,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用挖掘机推开了园区的环山路和通往外界的道路……

  这群“拓荒牛”一次次踏遍1000多亩山地,对山上每一个角落的自然条件都了如指掌。经过实地踏勘和详细规划,划分了十二个造林区,确定了以生态树为主、经济林为辅、种植小树苗的绿化方针。

  为了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乔、灌、草混交的方式打造水土保持林;在立地条件稍好的地方通过种植油桃和杏李等果树来打造经济林;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分别采取穴状整地、抽槽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的方式,并且对没有土的地方进行换土种树。通过二十一年持续造林,完成了黄河边千亩荒山的绿化工作。

  如今,荒山换了新颜,这群“拓荒牛”用21年时间,把千亩荒山变成世外桃源,完成了千亩荒山的绿化,累计种植120余种40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荒山造林成活率超过90%,形成了以油松、雪松等生态树为主,以杏李、杜仲等经济林为辅,生态林和经济林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创造了荒山绿化的奇迹。据介绍,1000多亩的青山一年可吸收灰尘2.2万吨至6万吨,相当于1000台天然吸尘器。

昔日荒山变绿洲(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绿化基地项目团队在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注重农业农村面貌改善以及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团队结合生态科技园开办了果树种植培训课程,让周边村民学到实实在在的种植本领。同时,吸纳附近村民从事客房、餐饮等服务,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在当地累计用工30余万人次,工资支出等3000多万元,逐步提高了当地百姓生活水平。

  绿水青山有了,怎么变成金山银山成了团队的新课题。为实现绿化基地可持续发展,2010年,绿化基地项目团队在一些无法种树的荒山地带建设了宾馆、餐厅、会议室和活动室等,开展会议、培训和休闲等业务;2015年成为新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成为洛阳市第一家以绿色发展和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园区的不断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会议培训和生态康养等业务慢慢走上了正轨,绿化基地具备了自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绿水青山逐渐向金山银山蝶变。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从千亩荒山到林海绿洲,谱写了黄河不黄、荒山不荒、四季常绿、瓜果飘香、村民富足、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就是这样一群“拓荒牛”扎根黄河岸边,用21年光景创造了黄河岸边荒山造林的奇迹。

【编辑:叶攀】